当前位置:首页 > 彭阳动态 > 政务动态

彭阳县特色农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来源:彭阳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11-20     
字号:

为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科学谋划“十四五”工作,推进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彭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科学技术局抽调相关业务骨干,成立工作小组,深入村组农户、企事业单位,围绕“十四五”期间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现就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和群众意愿,“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工程为契机,持续推进以草畜为主导,以林果蔬菜中药材为支撑,以小杂粮、生态鸡、中华蜂为补充的1+3+X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20万头肉牛产业带,以罗洼、孟塬为核心的30万亩紫花苜蓿产业带,以王洼、古城为核心的30万亩饲料玉米产业带,以城阳、红河为核心的10万亩林果产业带,以新集、红河为核心的8万亩蔬菜产业带,以冯庄、孟塬为核心的15万亩(林下11万亩)中药材、200万只生态鸡、2万群中华蜂产业带“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域一业”快速形成,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快速转变,节本增效、规模增效、提质增效、品牌增效等增效措施全面推广,农户饲养一头肉牛年利润5000多元,饲养一只羊年利润1000多元,饲养一头母猪年利润5000多元,饲养一箱中华蜂年利润600多元,饲养一只生态鸡利润20多元;种植一亩红梅杏年利润3000多元,种植一亩苹果年利润1万多元,种植一亩中药材年利润2000多元,种植一栋温室蔬菜年利润12000多元,种植一亩紫花苜蓿年利润900多元,大部分农户家庭年经营性收入突破了5万元

(二)产业实力全面提升加大创新驱动,推进标准化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快速提升。肉牛产业上,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暖棚157万㎡,培育“50·300模式128户,年种植优质牧草65万亩,青(黄)贮全株玉米30m3,累计实施“见犊补母”15万头,舍饲养殖率、良种推广率、科学饲喂率分别已达100%85%80%全县肉牛年饲养量17万头,年出栏肉牛8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林果产业上,成功引进烟富3号、烟富8号、蜜脆、嘎啦等名优品种和矮砧密植、乔化短枝、水肥一体等先进实用技术,引进东昂、海升等龙头企业3家,培育柴沟、涝池等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苹果维生素、糖份含量分别达到8.6mg/kg15mg/kg,红梅杏钾、硒、维生素C含量分别是普通山杏的1.8倍、1.9倍和2.17倍,打响了“彭阳红梅杏”和“彭阳苹果”高端品牌,产品成功走上香港餐桌,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蔬菜产业上,拓宽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实现露地设施齐头并进,南部东部互济互补,辣椒叶菜全面发力,建成红河、海子塬、田郑庄等蔬菜生产基地20个,年产各类蔬菜30万吨;引进东升集团、蜀蓉公司、万凯公司,进军粤港澳和韩国等高端市场,开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构筑利益机制,推动利润下沉,激发群众信心,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快速回升,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中药材产业上。确立苦杏(桃)仁、野柴胡两个拳头产品,党参、黄芪、黄芩三个主打产品,引进同仁堂、春光九汇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百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年产各类中药材1万多吨,实现销售收2亿元;板块产业上,成功引进张杂谷品种,实现亩产300公斤,产值1600元;推进了朝那鸡提纯扶壮,培育1000只以上养殖大户1700多户,户均收入10万多元;重振了中华蜂养殖,培育100箱以上养殖大户120户,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

(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东升、东昂、海升、荣发等龙头企业23家,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3市级龙头企业10;培育长吉、山牛源、康源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7家,其中区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7家;培育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56家、家庭农场125家,完善订单收购、利润返还、技术服务、劳务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95%的农户聚集到了产业链上。质量标准逐步建立。用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文理念谋划农业,用标准、建标准、提标准持续推进,制定和完善了《彭阳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彭阳辣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六盘山珍有机食用菌生产标准》《彭阳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30余条,完成杂粮、中药材等品一标认证7个,其中绿色食品4个。建立蔬菜、肉类、中药材等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测85,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快速建立精深加工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建链、延链、壮链、补链,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2家,建立田头市场12处,冷链设施45处,广泛开展粮油、畜禽、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年加工各类农产品2万多吨,实现产值2亿多元,带动农户3万多户。“云耕彭阳”品牌全面打响注册各类农产品商40件,其中“彭阳红梅杏”“彭阳朝那鸡”“彭阳辣椒”荣获国家地理标识品牌,云雾山庄、杏花岭、北国蜜语、三福来等荣获宁夏名牌产品培育832”“人民优选”等一批网络销售平台,日销售农产品100多吨。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不稳固。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55万亩,但有效灌溉面积仅10万亩,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还将长期存在。舍饲养殖、设施农业、旱作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快速推广,但传统耕作方式等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任务艰巨

二是发展不平衡。全县3.7万户常住农户均有了12个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但整体上基础不牢,规模偏小,特别是罗洼、冯庄、小岔等东北部乡镇小杂粮、中药材等短平快项目较多,肉牛等补短板项目较少,易受市场、气候等因素影响,农户间、区域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三是创新能力弱。广大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新型经营主体尚处成长阶段,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模式创新和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和带动能力明显滞后,新主体、新动能、新业态培育工作任重道远。

四是产业链条短。草畜产业基本建立了从品种改良到标准化饲喂的全产业链,但尚未形成一家适度规模的加工销企业,肉牛仍以活畜销售为主,农户很少分享到屠宰加工环节的利润林果产业尚处起步阶段,推进林旅、林药、林蜂、林鸡融合,实现“种出风景、种出财富”任务艰巨。

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聚集1+3+X”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走“高点定位、龙头引领、市场带动、群众参与”的标准化、定制化生产路子,全力创建“六大产业集群”(30万头肉牛产业集群、60万亩牧草产业集群、20万亩林果产业集群、10万亩蔬菜产业集群、30万亩中药材产业集群、高质量特色板块产业集群),建链、延链、提效益,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

2025年,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产城、产网融合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基本建成高质量的“六大产业集群”,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农业产业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增长11.5%,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0元,增长9%,到2025年达到19753元,年均增长10.5%。预计2020年农业产业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0元,占比为32%,到2025年占比达到35.5%)。到2035年,基本建成农业现代化。

四、重点措施

30万头高质量肉牛产业集群创建。定位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劲道味美+肉香浓郁特色,紧扣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等突出问题,坚持龙头引领、基地带动,坚持“北繁南育”“北草南用”“北扩东进”战略布局,树立“农民主体地位”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走好“优质+高端”产品路线、“西门塔尔+安格斯”品种路线、“优质牧草种植+科学合理配方”生产路线,全力打通良种繁育、屠宰加工、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环节,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推动肉牛产业由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到2025,全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其中存栏18万头(基础母牛10万头)、出栏12万头培育新集、古城、红河、白阳、王洼2万头以上养殖乡镇5个,50头以上养殖大户260户,100头以上家庭牧场120个,500头以上养殖企业20个;全县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0%,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5%;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知名品牌2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肉牛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15亿元,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0亿元。

60万亩高质量牧草产业集群创建定位打造优质牧草生产基地,营养丰富+均衡发展特色,紧扣认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粗放、产量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坚持示范引领、创新驱动、效益拉动,发挥宝发、荣发等龙头企业作用,构建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甜高粱+黑麦草+作物秸秆等多元化、仿自然饲草料结构,提升营养水平;推进优质牧草下川、上塬、进梯田,开展精量播种、测土配肥、平茬整地、病虫防控、适时刈(yi)割、机械作业,提升产量水平;推进饲草集中收集、科学配方、统一贮存、统一配送,提升质量水平。到2025年,全县建成旱涝保收、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优质牧草生产基地60万亩,年产各类干草100万吨,培育牧草生产加工配送企业20家,开展周年化配送,实现好地种好草、好草养好牛、好牛卖好钱。

20万亩高质量林果产业集群创建定位做强“彭阳红梅杏”地理标识产品,打响“彭阳苹果”高端品牌,富钾、富硒、富维生素为特色,紧扣产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等突出问题,坚持群众“果园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红梅杏早、中、晚熟选育,酸、甜、脆、粘口感选择,加快形成不同品味、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品系围绕红河、城阳、冯庄、孟塬等中高海拔区域依托东昂、海升等龙头企业,建立南、中、北三个不同生态类型生产基地,延长上市时间,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发挥山地气候优势,推进苹果上山、上塬、进梯田,加快庭院苹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2025年,全县建成标准化林果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高端红梅杏基地5万亩、高端苹果基地5万亩,优质仁用山杏基地10万亩,全县林果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10万亩高质量蔬菜产业集群创建。定做强“彭阳辣椒”地理标识产品,优良的品+博人的品相特色,紧扣重产量、轻品质,重眼前、轻长远等突出问题,以高端市场、高品质、高效益为目标,紧盯剁椒酱、调料和辣椒色素等新兴市场缺口,以群众“菜园子”+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彭阳辣椒”由红茹河流域向长城塬、孟塬、安家川流域推进,由鲜椒向线椒、朝天椒等多元化专用品种拓展,由设施栽培向露地生产延伸,由多年重茬种植向辣椒娃娃菜心等合理轮作迈进,由一年一茬向一年多茬发展。到2025年,全县建成以辣椒为主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3万亩、露地生产7万亩,产业标准化水平、质量安全水平、机械化应用水平均达到100%建成繁育能力1000万株以上育苗场3打造环境、管理、品质、效益四好设施农业园区6个,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五优基地28。依托东升、蜀蓉、万凯等龙头企业,建设蔬菜加工厂3家,其中辣椒烘干加工厂1家,叶类蔬菜腌制加工厂1家,色素辣椒精深加工厂1培育(创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个,全县蔬菜产量达50万吨,产值达10亿元。

30万亩高质量产业集群创建定位打造“中国苦杏(桃)仁之都”“仿野生柴胡之乡”“膜荚黄芪之源”,林药融合+绿色发展特色,紧扣产业起步晚、发展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紧盯丰富的林草资源,坚持道地化、集约化、标准化开发,聚集两个拳头产品、三个主栽品种,依托同仁堂、春光九汇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走好仿野生中药材种植路线,集中打造孟塬、冯庄、草庙3个示范乡镇,推进中东部高端中药材产业集群创建。到2025年,全县建立高端中药材生产基地3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和林药、果药间作25万亩,年产各类中药材10万吨,其中山桃仁、苦杏仁1万吨,林下仿野生中药材5万吨,培育集研发、种植、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各类中药材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

高质量特色板块产业集群创建定位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土特产,培育糯性十足的“黄金米”、富含营养的“朝那鸡”、药食同源的“百花蜜”特色,紧扣基础弱、规模小、灾害多等突出问题,发挥资源禀赋,完善产业体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转型升级小杂粮上依托东昂、三泰等加工企业,挖掘气候资源,用好杂交优势,围绕东南部乡镇,建设张杂谷标准化栽培基地5万亩;生态鸡,依托万升、益斌园等加工企业,发挥地理标识品牌,推进提纯复壮,扩大林下放养,加快熟食开发,打造满足不同人群的200万只生态鸡养殖基地;中华蜂上依托祁崾岘、山旮旯等加工企业,加快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推进换王技术、活箱养殖、转场放蜂、适时取蜜、疫病防控等新理念、新技术推广,推进养殖标准化。加快林鸡、林蜂、林药、产旅等深度融合,把地方小产业,打造成游客的伴手礼,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大产业。到2025年全县地方特色板块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打印本页

主办:彭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 0954-7013891
电子信箱:pyxxxzx2010@163.com

宁公网安备64042502000001
宁ICP备11000053号 网站标识码64042500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4-7013891  
邮箱:gywa761@163.com
中央举报中心 网站地图

适老化及无障碍服务